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技术 汽车技术

汽车活塞环工作原理_微型汽车活塞环

tamoadmin 2024-09-25 人已围观

简介1.全合成机油效果好,是不是什么车都适合用2.辛辛苦苦攒钱买辆车到底能开多少年3.正确选择爱车机油8项注意4.汽车的日常保养技巧5.车发动机里的是什么6.发动机机油更换时的常见误区GB/T3730.1-1998 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 车辆类型GB/T3730.3-1992 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 车辆尺寸GB/T3730.2-1996 道路车辆 质量 词汇和代码GB/T17347-1998

1.全合成机油效果好,是不是什么车都适合用

2.辛辛苦苦攒钱买辆车到底能开多少年

3.正确选择爱车机油8项注意

4.汽车的日常保养技巧

5.车发动机里的是什么

6.发动机机油更换时的常见误区

汽车活塞环工作原理_微型汽车活塞环

GB/T3730.1-1998 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 车辆类型

GB/T3730.3-1992 汽车和半挂车的术语及定义 车辆尺寸

GB/T3730.2-1996 道路车辆 质量 词汇和代码

GB/T17347-1998 商用道路车辆 尺寸代码

GB/T16735-1997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位置及固定

GB/T16736-1997 道路车辆 车辆识别代号(VIN)内容与构成

GB/T16737-1997 道路车辆 世界制造厂识别代号(WMI)

GB/T16738-1997 道路车辆 世界零件制造厂识别代号(WPMI)

GB/T17349.1-1998 道路车辆 汽车诊断系统 词汇

GB/T4782-1984 道路车辆-操纵件、指示器及信号装置-词汇

GB/T4971-1985 汽车平顺性名词术语和定义

GB/T12549-1990 汽车操纵稳定性术语及其定义

GB/T15089-1994 机动车辆分类

QC/T34-1992 汽车的故障模式及分类

QC/T571-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 名词、术语

GB/T9417-1988 汽车新产品型号编制规则

GB/T17349.2-1998 道路车辆 汽车诊断系统 图形符号

GB4094-1999 汽车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标志

GB/T17676-1999 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 标志

GB/T4781-1984 牵引车与全挂车的机械连接装置 互换性

GB/T4606-1984 道路车辆 半挂车鞍座5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 互换性尺寸

GB/T4607-1984 道路车辆 半挂车鞍座90号牵引销主要尺寸和安装 互换性尺寸

QC/T538-1999 载货汽车 燃料消耗量限值

QC/T535-1999 重型载货汽车 燃料消耗量限值

GB1495-1979 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GB16170-1996 汽车定置噪声限值

GB1589-1989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

GB11561-1989 汽车加速器控制系统的技术要求

GB11553-1989 汽车正面碰撞时对燃油泄漏的规定

GB/T7031-1986 车辆振动输入 路面平度表示方法

GB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GB17259-1998 机动车用液化石油气钢瓶

GB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

QC/T245-1998 压缩天然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47-1998 液化石油气汽车专用装置和安装要求

QC/T251-1998 矿用自卸汽车应急转向性能要求

GB/T16887-1997 卧铺客车技术条件

QC/T635-2000 双层客车技术要求

QC/T475-1999 客车防尘密封限值

QC/T476-1999 客车防雨密封限值

QC/T474-1999 客车平顺性评价指示及限值

GB/T12428-1990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13094-199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T5910-1998 轿车质量分布

GB/T17364-1998 轿车脚踏板的侧向间距

GB17867-1999 轿车手操纵件 指示器及信号装置的位置

GB/T17275-1998 货运全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JB/T4185-1986 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GB/T12534-1990 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

GB/T12535-1990 汽车起动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36-1990 汽车滑行试验方法

GB/T12537-1990 汽车牵引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38-1990 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

GB/T12539-1990 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

GB/T12540-1990 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

GB/T12541-1990 汽车地形通过性试验方法

GB/T12543-1990 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GB/T12544-1990 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GB/T12545-1990 汽车燃料消耗量试验方法

GB/T12546-1990 汽车隔热通风试验方法

GB/T12547-1990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

GB/T12673-1990 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

GB/T12674-1990 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GB/T12677-1990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检查方法

GB/T12678-1990 汽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GB/T12679-1990 汽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GB/T12781-1990 汽车供油系气阻试验方法

GB/T12782-1990 汽车采暖性能试验方法

GB12676-1999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 性能和试验方法

QC/T57-1993 汽车匀速行驶车内噪声测量方法

QC/T58-1993 汽车加速行驶车外噪声测量方法

GB/T1496-1979 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

GB/T17250-1998 声学 市区行驶条件下轿车噪声的测量

GB14023-1992 车辆 机动船和由火花发动机驱动的装置的无线电干扰特性的测量方法及允许值

GB/T17348-1998 道路车辆 会车光束倾斜角随载荷变化的测量

GB/T5902-1986 汽车平顺性脉冲输入行驶试验方法

GB/T4970-1996 汽车平顺性随机输入行驶试验方法

GB/T6323.1-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蛇行试验

GB/T6323.2-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阶跃输入)

GB/T6323.3-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瞬态响应试验(转向盘转角脉冲输入)

GB/T6323.4-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回正性能试验

GB/T6323.5-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转向轻便性试验

GB/T6323.6-1994 汽车操纵稳定性试验方法 稳态回转试验

QC/T480-1999 汽车操纵稳定性指标限值与评价方法

GB/T14172-1993 汽车静侧翻稳定性台架试验方法

QC/T572-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 测定方法

QC/T573-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 人 物和环境

QC/T575-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 杂质的分析方法

QC/T574-1999 汽车清洁度工作导则 抽样规则

GB/T13043-1991 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13044-1991 轻型客车定型试验规程

GB/T1332-1991 载货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29020-1991 微型货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256-1998 液化石油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257-1998 压缩天然气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75-1998 矿用自卸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76.1-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通则

QC/T76.2-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驾驶员座位基准点R测量方法

QC/T76.3-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爬坡能力试验

QC/T76.4-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自动换档转速或车速试验

QC/T76.5-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恒功试验

QC/T76.6-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燃料消耗量试验

QC/T76.7-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应急转向能力试验

QC/T76.8-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行驶平顺性试验

QC/T76.9-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空气调节系统性能试验

QC/T76.10-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冷却系统冷却能力试验

QC/T76.11-1993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使用可靠性试验

QC/T202-1995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牵引性能试验

QC/T250-1998 矿用自卸汽车试验方法 制动性能试验

QC/T203-1995 矿用自卸汽车驾驶室噪声 测量方法及限值

GB/T12478-1990 客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

GB/T12480-1990 客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

GB/T11382-1989 客车前保险杠效能试验方法 正面固定式障碍碰撞试验

QC/T29037-1991 微型货车可靠性行驶试验方法

QC/T29022-1991 微型货车耐久性行驶试验方法

QC/T29021-1991 微型货车防尘密封性试验方法

QC/T271-1999 微型货车防雨密封性试验方法

GB/T12675-1990 微型货车出厂检验方法

GB/T15087-1994 汽车 牵引车与全挂车机械连接装置 强度试验

GB/T15088-1994 汽车 半挂车牵引座牵引销 强度试验

QCn29008.10-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 总成评定方法

QCn29008.11-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 零部件评定方法

QCn29008.12-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 附件评定方法

QCn29008.13-1991 汽车产品质量检验 清洁度评定方法

QC/T29056-1992 半挂汽车列车质量分等

GB/T17350-1998 专用汽车和专用半挂车术语和代号

GB/T9463.2-1998 绿化喷雾车术语

GB/T9463.1-1998 绿化喷雾车分类

GB/T8531.1-1987 真空吸污车分类

GB/T9465.1-1988 高空作业车分类

GB/T12503-1995 电视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29100-1992 图书馆车技术条件

QC/T254-1998 运钞车技术条件

QC/T458-1999 计划生育专用汽车技术条件

QC/T457-1999 救护车

QC/T451-1999 售货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452-1999 住宿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464-1999 淋浴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448-1999 炊事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450-2000 保温车冷藏车技术条件

QC/T453-1999 厢式货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29111-1993 扫路车技术条件

QC/T29112-1993 垃圾车技术条件

QC/T41-1992 环境监测车

QC/T22-1992 计量检测车

QC/T24-1992 邮件运输车技术条件

QC/T447-1999 建筑大板运输车技术条件

QC/T456-1999 颗粒粮食散装车技术条件

QC/T493-1999 修理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454-1999 养蜂汽车技术条件

QC/T455-1999 牲畜运输汽车技术条件

QC/T503-1999 特种挂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222-1997 自卸汽车通用技术条件

QC/T439-1999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技术条件

QC/T466-1999 翼开启式栏板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

JB/T4199-1986 后栏板起重运输车技术条件

QC/T459-1999 随车起重运输汽车技术条件

GB/T9465.2-1988 高空作业车技术条件

GB/T9419-1988 轻质燃油油罐汽车技术条件

QC/T23-1992 奶罐车

GB/T9463.3-1998 绿化喷雾车技术条件

GB/T8531.2-1987 真空吸污车技术条件

QC/T29113-1993 真空吸粪车技术条件

QC/T29114-1993 洒水车技术条件

QC/T560-1999 散装水泥车技术条件

QC/T21-1992 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技术条件

QC/T252-1998 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QC/T255-1998 运钞车防护性能试验方法

QC/T449-2000 保温车冷藏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51-1993 扫路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52-1993 垃圾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53-1993 真空吸粪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54-1993 洒水车性能试验方法

GB/T8531.3-1987 真空吸污车性能试验方法

GB/T8531.4-1987 真空吸污车可靠性试验方法

GB/T9463.4-1988 绿化喷雾车试验方法

QC/T561-1999 散装水泥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40-1992 气卸散装电石粉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223-1997 自卸汽车性能试验方法

QC/T440-1999 摆臂式自装卸汽车试验方法

GB/T9465.3-1988 高空作业车试验方法

GB7956-1998 消防车消防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QC/T2910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限值

QC/T29105.1-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 术语及其定义

QC/T29105.2-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 装置及装置的清洗

QC/T29105.3-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 取样

QC/T29105.4-1992 专用汽车液压系统液压油固体污染度测试方法 显微镜颗粒计数法

QC/T589-1999 厢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QC/T29053-1992 厢式货车质量分等

QC/T29055-1992 保温汽车冷藏汽车质量分等

QC/T588-1999 自卸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QC/T587-1999 罐式汽车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QC/T29057-1992 气卸散装水泥罐式汽车质量分等

QC/T29054-1992 轻质燃油油罐汽车质量分等

GB/T1149.2-1994 内燃机活塞环 术语

GB/T5181-1985 汽车排放物术语和定义

GB/T2900.9-1994 电工术语 火花塞

GB/T725-1991 内燃机产品名称和型号编制规则

QC/T492-1999 汽车化油器汽油泵型号编制方法

GB/T727-1985 涡轮增压器产品命名和型号编制方法

QC/T429-1999 高能点火装置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C/T430-1999 火花塞产品型号编制方法

QC/T551-1999 汽车发动机飞轮壳安装尺寸

QC/T477-1999 汽车化油器进口凸缘的安装尺寸

QC/T29088-1992 汽车发动机化油器出口凸缘尺寸

QC/T478-1999 机械膜片式汽油泵凸缘的安装尺寸

GB/T14169-1993 汽车空气滤清器接头 A型和B型

GB/T14170-1993 载货汽车空气滤清器滤芯尺寸规范

QC/T31-1992 汽车用全流式机油滤清器滤芯尺寸

GB/T8409-1999 汽车发动机旋装式机油滤清器连接尺寸

GB/T17653-1999 汽车柴油机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安装和连接尺寸

QC/T287-1999 汽车燃油滤清器纸持滤芯尺寸规格

QC/T488-1999 汽车燃油箱用槽型盖加注口及连接尺寸

GB/T16570-1996 汽车柴油机架装直列式喷油泵安装尺寸

QC/T540-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2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

QC/T541-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II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

QC/T542-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5型和6型法兰或压板安装喷油器体

QC/T543-1999 汽车柴油机"S"尺寸的I型螺纹安装喷油器体

QC/T515-1999 汽车发动机用调温器型式与尺寸

JB/T2292-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进水口出水口加水口及盖

JB/T2291-1978 汽车拖拉机用散热器芯子结构型式及尺寸系列

QC/T29025-1991 汽车管带式散热器芯子型式尺寸

GB/T6784-1986 M10X1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6785-1986 M12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6786-1986 M14X1.25矮型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6787-1986 M14X1.25矮型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6788-1986 M14X1.25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6789-1986 M14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6790-1986 M18X1.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6791-1986 M18X1.5锥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JB/T5882-1991 六角对边16MM的M14X1.25平座火花塞及其气缸盖安装孔

GB/T12734-1991 汽车同步带尺寸

GB/T13352-1996 汽车V带尺寸

QC/T630-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技术条件

QC/T471-1999 重型汽车柴油机技术条件

QC/T481-1999 汽车发动机曲轴技术条件

QC/T282-1999 汽车发动机曲轴止推片技术条件

QC/T527-1999 汽车发动机边杆技术条件

QC/T544-2000 汽车发动机凸轮轴技术条件

QC/T521-1999 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技术条件

QC/T469-1999 汽车发动机气门技术条件

QC/T280-1999 汽车发动机主轴瓦及连杆轴瓦技术条件

QC/T570-1999 汽车发动机气缸套技术条件

QC/T29031-1991 汽车发动机轴瓦电镀层技术条件

GB/T1148-1993 内燃机铝活塞技术条件

QC/T552-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技术条件

QC/T554-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技术条件

QC/T283-1999 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技术条件

QC/T279-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钢带组合油环技术条件

QC/T547-1999 汽车发动机螺旋衬簧铸油环技术条件

GB/T14222-1993 内燃机活塞环 矩形环

GB/T14223-1993 内燃机活塞环 梯形环和楔形环

GB/T1149.1-1994 内燃机活塞环 通用规则

GB/T1149.3-1994 内燃机活塞环 刮环

GB/T1149.4-1994 内燃机活塞环 技术要求

GB/T1149.5-1994 内燃机活塞环 油环

QC/T285-1999 汽车化油器技术条件

QC/T29061-1999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技术条件

QCn29034-1991 汽车燃油箱技术条件

QC/T489-1999 机油散热器总成技术条件

QC/T468-1999 汽车散热器技术条件

QC/T512-199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及喷油器清洁度测定方法及限值

QC/T590-199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技术条件

QC/T508-1999 汽车柴油机用喷油泵总成技术条件

QC/T509-199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柱塞偶件技术条件

QC/T510-1999 汽车柴油机喷油泵出油阀偶件技术条件

QC/T511-1999 汽车柴油机喷油器针阀偶件技术条件

GB10327-1989 发动机检测用标准轻柴油技术条件

JB/T6327-1992 火花塞阻尼接线帽技术条件

QC/T431-1999 火花塞瓷绝缘体技术条件

JB/T6472-1997 电阴型火花塞

GB/T7825-1987 火花塞

QC/T48-1992 汽车汽油滤清器

GB/T13405-1992 汽车V带轮

GB13552-1998 汽车多楔带

GB/T10414-1989 汽车同步带传动 带轮

GB/T12732-1996 汽车V带

GB/T2061-1989 散热器散热片专用纯铜带 黄铜带

QC/T275-1999 汽车发动机镶耐磨圈活塞金相标准

QC/T553-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铸造铝活塞金相标准

QC/T555-2000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单体铸造活塞环金相标准

QC/T284-1999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球墨铸铁活塞环金相标准

QC/T516-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锡基和铅基合金金相标准

QC/T281-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铜铅合金金相标准

GB/T10397-1989 中小功率柴油机振动评级

GB/T10399-1989 小型汽油机振动评级

GB15739-1995 小型汽油机噪声限值

GB14097-1993 中小功率柴油机噪声限值

QC/T524-1999 汽车发动机性能试验方法

QC/T525-1999 汽车发动机可靠性试验方法

QC/T526-1999 汽车发动机定型试验规程

GB/T12542-1990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冷却能力道路试验方法

QC/T631-1999 汽车排气消声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637-2000 汽车发动机曲轴弯曲疲劳试验方法

QC/T248-1998 汽车化油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32-1992 汽车用空气滤清器性能试验方法

QC/T591-1999 汽车柴油机涡轮增压器试验方法

GB/T5923-1986 汽车柴油机滤清器试验方法

GB/T5924-1986 汽车柴油机滤清器的试验值及分级

QC/T249-1998 机械膜片式汽油泵试验方法

QC/T33-1992 汽车风扇离合器试验方法

GB/T1149.6-1994 内燃机活塞环检验方法

QC/T39-1992 汽车摩托车发动机活塞环检测方法

JB/T2293-1978 汽车拖拉机散热器风筒试验方法

GB/T14762-1993 车用汽油机排污染物试验方法

GB/T3845-1993 汽油车排气污染物的测量 怠速法

GB3847-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7691-1999 压燃式发动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4761-1999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

GB14761.2-1993 车用汽油机排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5-1993 汽油车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4761.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排放标准

GB/T3846-1993 柴油车自由加速烟度的测量 滤纸烟度法

GB/T4759-1995 内燃机排气消声器测量方法

GB/T17692-1999 汽车用发动机净功率测试方法

GB/T10398-1989 小型汽油机振动测试方法

GB/T8194-1987 内燃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工程法及简易法

GB/T1859-1989 内燃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 准工程法

GB/T3821-1983 中小功率内燃机清洁度测定方法

QC/T558-1999 汽车发动机轴瓦双金属结合强度破坏性试验方法

JB/T6771-1993 汽车及摩托车发动机选配火花塞的热适应性试验方法

GB/T11545-1996 汽车V带疲劳试验方法

QC/T901-1998 汽车发动机产品质量检验评定方法

QC/T29075-1992 汽车发动机活塞质量分等

QC/T29085-1992 汽车发动机活塞环质量分等

QC/T29086-1992 汽车发动机轴瓦质量分等

QC/T29076-1992 汽车发动机气门挺杆质量分等

QC/T29069-1992 汽车汽油泵质量分等

QC/T29102-1992 汽车化油器质量分等

QC/T29060-1992 汽车发动机用蜡式调温器质量分等

QC/T288-1999 汽车用水泵总成质量分等

QC/T289-1999 汽车用机油泵总成质量分等

QC/T290-1999 汽车散热器质量分等

QC/T29073.1-1992 汽车专用紧固件质量分等 连杆螺栓连杆螺母

QC/T29073.2-1992 汽车专用紧固件质量分等 主轴承螺栓缸盖螺栓

全合成机油效果好,是不是什么车都适合用

五菱微型汽车仪表板上发动机控制系统指示灯亮的原因:

(1)燃烧状态不好

发动机燃烧状态不好是发动机故障灯亮的主要原因。

(2)发动机爆震

通常有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汽车无力;

第二种情况:汽车无力,发动机噪音过大;

第三种情况:明显有敲缸声音。

在第一种情况下,有的发动机故障灯会亮,有的不会亮,在第二种和第三种情况下,发动机故障灯必然会亮起。

(3)发动机故障灯亮的内在原因

(1)燃油质量不好

(2)发动机汽缸内部不干净、有沉积的积碳。

发动机保养方法:

(1)保养三滤 三滤指的是:汽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及机油滤清器。三滤在汽车发动机上起着对机油、汽油和空气的过滤作用,从而对发动机起到保护作用,也起到了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的作用。发动机保养中三滤的保养,至关重要。 ?

(2)定期清洗汽车曲轴箱 当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高压未燃烧气体、硫、水分、氮和酸的氧化物经过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曲轴箱中,与零件长期磨损,产生金属粉末混在一起,形成油泥。因此,定期清洗曲轴箱、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是很有必要的。 ?

(3)定期更换机油 不管是质量等级高或低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油质都会发生变化的,因此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应根据使用条件定期换油和使油量适中。所以,保养发动机,一定要用好机油。 ?

(4)定期清洗汽车燃油系统 保养发动机,一定要给燃油系统做好保养。定期给汽车燃油系统做清理,可以控制积炭的生成,从而使发动机保持在最佳状态。 ?

(5)定期清洗汽车水箱 汽车发动机水箱生锈、结垢是很常见的问题。水垢和锈迹会阻碍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降低散热作用,从而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造成发动机损坏。因此定期清洗水箱是很重要的。

辛辛苦苦攒钱买辆车到底能开多少年

发动机增压技术的车型、SUV、大排量的车型这三种车更适合全合成机油。全合成机油的性能相比较半合成机油要更加好,流动性也比较强,冬日耐寒,夏日耐高温,各种表现都很出色,换油的周期也比较长。

全合成机油的好处很多,但是它并不适合几万元左右的小型车和微型车,因为几万元左右的经济型汽车的发动机加工精度比较低,气缸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密封性也不是非常精细,在车价成本低的车型上经常出现这种发动机,是需要用比较粘稠的机油对气缸和活塞环之间起到密封作用的,全合成机油比较稀,就没有办法起到密封作用。

正确选择爱车机油8项注意

这是困扰很多朋友的问题。有些人开3-4年,甚至1-2年就考虑换车了。有些人可能开了10多年还没换。今天我就来给大家科普下,一辆车究竟能够开多少年?

汽车的经济使用寿命是30万到50万公里

这个答案是从国外某工业大学一位理学专业学生的大作中得出的,专业研究这个的就是不一般,他在论述过程中使用到了“低劣化数值法”、“经济分析法”等秘籍,这个30万到50万公里的经济使用寿命,就是业界的重要研究成果之一。

专家称,汽车使用寿命可被分成三种,技术使用寿命、经济使用寿命和合理使用寿命。

技术使用寿命,比拼的就是设计功力和制造质量,如果让车主来检验,方法就是“小车不倒只管推”。今年已经75岁高龄的美国人Irv Gordon 1966年买了台沃尔沃P1800S,到现在已经开了超过300万英里(大概是480万公里),老头儿说:“我可能会死在它前面”——这应该是目前人类探索汽车技术寿命的最高记录。(PS:老头儿是个相当爱惜车的人,每次都是到沃尔沃的专修店去保养,并且有完整的保养记录。)

经济使用寿命,意思是一部车使用比较划算的时间段,如果维修费用之类的使用成本太高了,还不如淘汰了。

合理使用寿命,是要从大局出发来看的,比如现在你的车“黄标”了,有关部门觉得“不合理”,就会想各种办法迫使你淘汰。

如果排个队的话,顺序应该是:技术寿命>合理寿命>经济寿命。

这个大学生自己搜集数据、建立模型,得出结论:中国目前低档次车(比如丰田威驰、雪佛兰乐风)的经济使用寿命是22万公里左右,中档次车(比如丰田卡罗拉、大众速腾)超过30万公里,高档次车(比如雷克萨斯、奥迪)则到了近40万公里。但很多人都对这个结论不以为然,他们的直觉告诉他们汽车这种“大玩具”开个六七年、跑个十几万公里后,小毛病就会层出不穷,维修费也会随之上涨,再不换新的它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累赘。但人家大学生也不是随口乱说,而是收集了具体车型的维修费、保养费、油耗、折旧费等数据后计算出来的。

再来看个数据,美国著名汽车咨询公司 IHS Automotive 最近发布消息说,美国现在的平均“车龄”达到了11.5年(注意,这是“平均车龄”,1年的新车和22年的老车一平均,或者10年和13年的车一平均,都是这个数值)。事实上,美国现在路上跑的车,还有不少是在克林顿当政时期买的。HIS自从2002年开始跟踪美国的平均车龄以来,这个数字一直在稳步上升,据说,这是因为汽车质量越来越好,可靠性和耐用性不断提高。

我们自己也可以想一下,作为一辆能在沙漠上飞驰、草原上奔跑、泥地里挣扎、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最重要的地方是哪里?发动机。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曾写道15年前,发动机的活塞环跑几十万公里后可能会磨下去50微米,现在做到只磨掉10微米。福特测试了新一代EcoBoost发动机,跑了40万公里后,结论是“看不到明显的老化迹象”。

13年前,大众4代POLO在中国上市时,宣称车身用了双面镀锌钢板、空腔注蜡等技术,可以保证12年不锈,现在这些技术已非常普及,车子开上个十几年不出现锈蚀完全不是事儿(某些车偷工减料出现了早期生锈问题,是个别现象)。

如果把汽车拆成一堆零件,从材料上看,大致分为金属、塑料、橡胶、玻璃和织物等。

金属的性能是相当稳定的,如果不发生强烈碰撞,那些金属部件的寿命肯定会超过“唐长老”。当然也有例外,比如“断轴”,但这也是个别品牌、个别车型出现的奇葩问题。

塑料件的耐用性差些,但车用塑料不同于晾衣架用的塑料,抗老化能力还是很强的。除了个别油液管路7、8年之后需要检查、更换外,其余塑料件用个二三十年坏不掉。我见过1990初期出品的老捷达,塑料内饰件20多年了,但用着还是很结实。

橡胶部件和上面两样比确实要差一些,在汽车上,多数橡胶零部件算易损件,底盘上的一些胶套、衬垫都会用到橡胶件,用个几年就要换,快坏时会发出一些异响。

前面提到的Irv Gordon把一辆近50年前的车开了快500万公里,小编在此真想呼吁大家向他学习。并不是说要学他一辈子不换车,而是要学他对汽车的爱护,无论价格高低,汽车毕竟算是家里的“大件儿”,就和人生病了一样,车出了毛病也要细心“照顾“,该修就修。

不过话又说回来,就算你立志一辈子不换车,目前在中国也是不现实。一般家用9座以下小轿车车龄超过15年的,需一年两审。尽管取消了强制报废这么一说,但60w公里引导报废这点还是很明确的。

学术界通行的说法是,汽车合理使用寿命长于经济使用寿命,但在中国,这个结论恐怕是要推翻。这也给出了汽车经济使用寿命的另一个答案,在中国,经济使用寿命最长15年。由于和国外的相比,可能国内的零部件、油品在品质上还是有一点差距的。另外,根据国人使用汽车的习惯,车辆很难坚持使用那么久的时间,一般到了10年,大家就都会考虑换车了。

汽车的日常保养技巧

正确选择爱车机油8项注意

问题1:是不是什么车都适用顶级的全合成机油?

全合成机油的确性能非常好,流动性上佳,不管是冬日冷启动还是夏天的耐高温性都非常出色,并且换油周期长,可以对发动机最大程度保护。但是全合成机油并不适合几万元的微型、小型车......

几万的经济型车,因为发动机加工精度相对比较低,汽缸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密封性并不是最精细的,这种发动机经常出现在车价成本较低的车型上,要比较粘稠的机油来起到汽缸和活塞环之间的密封作用,如果使用了比较稀的全合成机油,这种发动机的密封就会存在些许小问题,开起来总觉得没有力量。并且停车之后,全合成会大部分流回到油底壳,发动机的润滑和密封受到了破坏,所以清晨起床启动后,发动机会受到较大磨损,如果是较为粘稠的中档次机油在这种发动机内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所以,全合成机油是好油,但是并不适合低成本的经济性车发动机。

问题2:增压发动机如何选机油--如果刷电脑了建议使用全合成机油

如果普通涡轮增压车,那使用原厂机油足矣,但是如果你刷电脑了,请把下面这段看完:

涡轮增压器因为工作转速太高,任何滚珠轴承也承受不了每分钟10万转的强度,所以主转轴不是滚珠轴承和涡轮本体连接的,而是采用浮动式设计,主转轴是浮动在机油中的,涡轮本体和主转轴之间的极为狭窄空间内充满流动的机油,既起到润滑的作用、又能在主转轴和涡轮本地之间带走杂质并起到散热作用。

问题就出在这里,仍然以宝来1.8T为例,原厂0.38bar增压值一般转速是10-15万转/分钟之间,原厂机油完全够支撑这个转速和散热。但是刷电脑后,增压值暴涨,涡轮转速也会暴涨至20-30万转,这时候第一个扛不住的就是原厂机油,原厂机油因为并不是顶级全合成机油,机油的粘稠度较高,流动性较差,所以当主转轴超高转速旋转时候,机油就无法提供该有的润滑和散热了,甚至有些朋友在外面保养,机油的级别甚至不如原厂机油,这时候就会出现机油烧糊的问题,就是前面说的涡轮损坏了。

全合成机油相对比较稀,润滑和散热性更佳,涡轮转速提高后,这种更加稀的机油可以100%流动到该润滑的部位,所以不会出现前面说的诸多问题。

问题3:为什么德系车一般都是7500-10000公里换一次机油,而日系车都是5000公里换机油?

这就是之前说过的,矿物油和合成机油之间的关系。日系车一般的车型(车价小于30万的)原厂机油一般都是矿物油,换油周期不能太长时间,一般是5000多公里就需要更换了,中高档日系车(车价大于30万的)一般会采用半合成机油,这样换油周期可能会在7500-10000公里左右。

车价15万左右的德系车,原厂机油基本就都是半合成机油了,所以自然换油周期就会比同档次的日系车要长2500公里。而车价超过20万的很多德系车原厂机油就是全合成的,换油周期理论可以突破10000公里。

问题4:为什么高端车都多少会有点烧机油?

高端车一般都用全合成机油,甚至很多超级跑车使用流动性极佳的0W-50系列的超级赛车机油。机油流动性好了,就意味着粘度更加稀,好处前面说过很多,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因为比较稀,所以机油从汽缸和活塞环之间流入燃烧室的比例也就更大,所以机油消耗量自然就比那些家用车要高了很多。

高端车多多少少都有点烧机油是不可避免的,除非你不用高档机油。不过,每2000公里如果消耗量超过了半升机油,那也属于有问题的,不是正常消耗量。

问题5:光换机油,不换机滤行不行?

机油不但是润滑,还是很重要的作用是带走发动机内部的脏东西,这些脏东西都是被机滤所过滤掉的,如果换了机油不换机滤,脏东西等于无法彻底清除,所以等于换油也没意义了。换机油必须换机滤,这是死规矩。

问题6:机油换下来都是黑色的?

机油在发动机内部主要润滑各个部件,尤其是对活塞和汽缸壁的润滑最重要,这里面,燃烧的产物就是深色的胶状物,所以机油自从被注入发动机内部第一天使用开始就已经变色了。不过,正常使用的机油应该是深棕色的,如果真是彻底纯纯的墨黑,那也是有问题的,很可能是换油周期太长了。

问题7:不同品牌机油能不能混用?

每个品牌的机油添加剂都是不一样的,混用可能会造成化学成份之间的变质,严重不推荐混用。

问题8:全国各地车主,使用机油有啥讲究?

东北、新疆、西藏地区,建议使用比较稀疏的抗低温5W系列的机油,极冷的地区例如南北极圈等地,发动机机油甚至会用0W系列的。

华北、华东、华南地区,建议使用正常的5W-30/40或者10W-30/40机油。

海南这种极热的地区,建议使用40或者50的机油,耐高温性是必须的。

结语:

机油的使用是很有意思的,不过大家也别觉得太复杂,实在心里没底,就踏踏实实用4S店或者品牌专修厂提供的原厂机油,保证你的发动机没任何问题。

如果您需要对发动机提供特别的保护或者对发动机进行改装,那建议您还是立刻换更高级别的机油,心里踏实,原厂机油是给原厂发动机特性匹配的,不适合改装后的发动机。

车发动机里的是什么

汽车的日常保养技巧

 一、夏季高温条件下应注意哪些保养?

 1)、爆胎是夏天开车时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在高温天气下,地面温度也很高,车胎内的气体迅速膨胀,使胎压升高,很容易引起爆胎。夏日检查轮胎气压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在车上准备一个?气压表?就非常方便。测量气压最好要在冷车时测量并且有规定值,气压值约在2.2 bar,这个值基本上适用于所有的车型,热车测量气压值会升高0.8 bar-1.0 bar,属于正常范围。

 2)、油箱加油不要太满。油箱里的油在炎热的环境中会膨胀,挥发速度也加快,如果油加得很满,很容易发生危险。如果机盖着火,不要着急打开,防止空气中的氧进入机盖内使它燃烧得更快,要先拿好灭火器,慢慢打开机盖往里喷射。

 3)、注意雨刷器。夏天,经常会下雨,雨刷就经常要使用了,如果雨刷上的胶皮已经快脱落了,就证明它已经到了使用极限了,必须马上更换。以防在下大雨时雨刷器刷不干净导致行车事故。

 4)、避免将车长时间停在太阳下。停车时应尽量将车停在阴凉处,避开阳光的直接照射,使车内温度不致过高。给爱车贴膜是一种有效的防止太阳爆晒的方法。优质的车膜不但可以有效的反射光线,还能够有效的阻隔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效的降低车内温度。

 二、冬季低温条件下应注意哪些保养?

 1)、更换冬季用机油。随气温的下降,机油的流动性会变差,导致机件运动时摩擦阻力增大,冷启动困难,甚至烧瓦抱轴。在冬季来临时,应及时将机油换成冬季用的。

 2)、更换防冻液。对发动机冷却系统进行清洗,按照生产厂商的规定加注冷却液。

 3)、勤查蓄电池。在寒冷的冬季,汽车的耗电量要比其他季节要大得多,因此在寒冬到来前要对汽车的电池进行护理,清除电瓶桩头上的氧化物,补充蒸馏水。低温使蓄电池容量降低。如果蓄电池使用时间较长,应将蓄电池送到修理厂进行一次充电,使蓄电池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

 4)、要适当降低轮胎气压。因为橡胶与柏油受冷以后,强性与韧性会大大降低,因此两者之间的摩擦系数会随之减小,因此要适当降低胎压加大接地面积,从而保证高效的制动效果。

 三、车中应常备哪些工具?一些常用工具应该如何正确使用?

 作为车主,行车不仅要舒适,更要注意安全。日常行车,以下物品应该在车上常备:

 1)、千斤顶。千斤顶不仅仅用来换胎,汽车出现的很多问题都需要将车辆底盘升起,这样会有利于汽车的检修。

 2)、随车工具包。里面通常放置了一些基本的工具,包括扳手、钳子、螺丝刀、轮胎套筒等。

 3)、电筒。在晚间遇上坏车的情况下,除可以作检查车辆照明外,更可用来发出求救信号或是示意其他车辆。

 4)、急救箱。箱中应备有绷带、纱布、消毒药水及其他急救药物。这样,一旦发生事故,驾乘人员可以进行一些紧急的自救。

 5)、小型灭火筒。有一支轻便的灭火筒,可以及时扑灭汽车发生事故时发生的燃烧。

 6)、原厂汽车手册。当车子出现问题时,可以立即从手册中找出原因。

 四、车内设备保养

 1、如何进行机油的保养与检查?

 机油对于发动机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在发动机各零部件之间形成油膜,润滑及降低摩擦阻力。

 2)、在活塞环和气缸之间形成有效密封,防止燃油混合气泄露。

 3)、冷却并降低发动机的工作温度。

 4)、把发动机中的杂质带走,避免形成油泥影响运转。

 5)、对发动内部零件提供油膜保护,避免金属表面受到腐蚀

 一般的机油都含有抗高温、抗氧化、抗腐蚀、抗磨损、消泡等特性,但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这些功能将会渐渐消失。因此,机油必须经常保养,按规定更换。在机油保养中应注意做好以下工作:

 1)、充分了解爱车的车况,经常进行检查、清洗。

 2)、掌握一定的汽车养护知识和方法,养成检查发动机机油液位的习惯,按需添加机油。

 3)、发动机中的机油到更换期时,即便看起来不脏也应更换。这是因为使用一定的周期后机油会老化,润滑效果下降。更换机油最好在热车的情况下进行,因为热车时机油较稀,流动性好,机油更换比较彻底,也会将金属微粒一同带出。

 4)、每次换油时需同时更换机油滤清器。建议您使用清洁的燃油,以保证在一个保养周期内滤网不会堵塞,影响发动机系统的'正常供油。当然,超过其正常的使用周期后机油滤清器的滤清效果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建议您要按标准及时更换。

 2、如何正确使用空调?

 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1)、开空调时,尽量不要在车内吸烟。若吸烟,将空调的通风控制调到?外循环?位置,有天窗的车还可以打开天窗。呆在封闭的空调环境内,半个小时要换气几分钟,以防废气伤身,导致一氧化碳中毒。停车后使用空调的时间不能过长。有的车主为图凉快,关紧车门窗,打开空调在车里休息,这样极易导致车内一氧化碳浓度升高而中毒。

 2)、不要在汽车空调的进出风口附近堆放物品,以防进出风口被堵,致使空调系统空气流通受阻。

 3)、发动机负荷不要过大。一般1.3升以上排量的轿车,空调效果基本没有问题,但一些1升或1升以下的微型车,因发动机功率小会导致空调效果不理想,甚至开空调走一段路就会发生?开锅?现象,尤其在炎热的暑天。因此,如果发动机因开空调增大负荷导致水温过高,要暂停使用空调,直至水温正常为止。

 保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汽车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空气会在鼓风机、制冷系统蒸发箱、暖风系统的小水箱以及风道中流动,只要打开空调系统鼓风机或将进气模式选择在室内循环,不管是否使用制冷装置,空气都将进入上述系统。日久天长,上述装置的表面会积累许多尘埃、水分、细菌及其他污垢物,对人体呼吸系统及皮肤造成损害和过敏反应,直接影响乘员的健康,并且空调系统本身还会出现造成制冷效果差及出风量小等故障。应该在夏季前后清洗空调系统。

 加制冷剂。原装空调一般3年左右补充一次即可。但大多数汽车空调效果减弱并不一定是缺制冷剂所致,要看制冷剂是否泄漏。

 维修中应注意的问题:

 制冷剂泄漏的原因有管路中的密封胶圈老化、制冷剂压力异常、系统部件损坏等。在泄漏故障修复后还有一个必要的程序就是补充冷冻机油,将系统内抽真空并充加制冷剂。在维修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制冷剂和冷冻机油的品质,如果使用了劣质或不同型号的冷媒,将导致压缩机异常、制冷不良等。若使用了劣质或不同型号的冷冻机油将出现压缩机异常、制冷剂变混浊、制冷不良等故障。

 对于制冷不良的维修,所涉及的知识比较专业。在众多制冷不良的故障中最普遍也是最简单的一项就是空调系统散热不良,导致制冷剂不能按照设计要求的压力、温度和物态在系统管路中循环,后果肯定会是空调系统的制冷效率下降,并可能引起高压管路爆炸或泄漏。汽车空调在正常情况下制冷剂不会消耗,需要保养的项目主要是冷凝器的清洁以及散热风扇的工作状况 .

发动机机油更换时的常见误区

一、基本理论

汽油发动机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来驱动汽车,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在发动机内部燃烧汽油来获得动能。因此,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燃烧在发动机内部发生。

有两点需注意:

1. 内燃机也有其他种类,比如柴油机,燃气轮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2. 同样也有外燃机。在早期的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就是典型的外燃机。燃料(煤、木头、油)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蒸气,然后蒸气进入发动机内部来产生动力。内燃机的效率比外燃机高不少,也比相同动力的外燃机小很多。所以,现代汽车不用蒸汽机。

相比之下,内燃机比外燃机的效率高,比燃气轮机的价格便宜,比电动汽车容易添加燃料。这些优点使得大部分现代汽车都使用往复式的内燃机。

二、燃烧是关键

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采用4冲程。(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在此不讨论,汽车画报曾做过介绍)

4冲程分别是: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完成这4个过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周期(2圈)。

理解4冲程

活塞,它由一个活塞杆和曲轴相联,过程如下:

1.活塞在顶部开始,进气阀打开,活塞往下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

2.活塞往顶部运动来压缩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更有威力。

3.当活塞到达顶部时,火花塞放出火花来点燃油气混合气,爆炸使得活塞再次向下运动。

4.活塞到达底部,排气阀打开,活塞往上运动,尾气从汽缸由排气管排出。

注意:内燃机最终产生的运动是转动的,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最终由曲轴转化为转动,这样才能驱动汽车轮胎。

三、汽缸数

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汽缸,活塞在汽缸内进行往复运动,上面所描述的是单汽缸的运动过程,而实际应用中的发动机都是有多个汽缸的(4缸、6缸、8缸比较常见)。我们通常通过汽缸的排列方式对发动机分类:直列、V或水平对置(当然现在还有大众集团的W型,实际上是两个V组成)。见下图

直列4缸

V6

水平对置4缸

不同的排列方式使得发动机在顺滑性、制造费用和外型上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配备在相应的汽车上。

四、排量

混合气的压缩和燃烧在燃烧室里进行,活塞往复运动,你可以看到燃烧室容积的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就是排量,用升(L)或毫升(CC)来度量。汽车的排量一般在1.5L~4.0L之间。每缸排量0.5L,4缸的排量为2.0L,如果V型排列的6汽缸,那就是V6 3.0升。一般来说,排量表示发动机动力的大小。

所以增加汽缸数量或增加每个汽缸燃烧室的容积可以获得更多的动力。

五、发动机的其他部分

凸轮轴 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闭

火花塞 火花塞放出火花点燃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发生。火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放出。

阀门 进气、出气阀分别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来吸入油气混合气和排出尾气。在压缩和

燃烧时,这两个阀都是关闭的,来保证燃烧室的密封。

活塞环 在气缸壁和活塞中提出密封:

1.防止在压缩和燃烧时油气混合气和尾气泄漏进润滑油箱。

2.防止润滑油进入汽缸内燃烧。

大多“烧机油”的汽车就是因为发动机太旧:活塞环不再密封引起的(尾气管冒青烟)

活塞杆 连接活塞环和曲轴,使得活塞和曲轴维持各自的运动。

润滑油槽 包围着曲轴,里面有相当数量的油.

首先来看看最常见的一个发动机参数———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排量是发动机各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一般用升(L)表示。而汽缸工作容积则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是非常重要的发动机参数,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排量越大,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

了解了排量,我们再来看发动机的其他常见参数。很多初级车友都反映经常在汽车资料的发动机一栏中见到“L4”、“V6”、“V8”、“W12”等字样,想弄明白究竟是什么意思。这些都表示发动机汽缸的排列形式和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缸、4缸、6缸、8缸、10缸、12缸等。

一般说来,排量1升以下的发动机常用3缸,例如0.8升的奥拓和福莱尔轿车。排量1升至2.5升一般为4缸发动机,常见的经济型轿车以及中档轿车发动机基本都是4缸。3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6缸,比如排量3.0升的君威和新雅阁轿车。

排量4升左右的发动机一般为8缸,比如排量4.7升的北京吉普的JEEP4700。排量5.5升以上的发动机一般用12缸发动机,例如排量6升的宝马760Li就采用V12发动机。在同等缸径下,通常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也就越高;而在发动机排量相同的情况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发动机转速就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

以上是有关发动机缸数的知识,下面我们接着了解“汽缸排列形式”这个重要参数。一般5缸以下发动机的汽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常见的多数中低档轿车都是L4发动机,即直列4缸。另外,也有少数6缸发动机采用直列方式排列。

直列发动机的汽缸体成一字排开,缸体、缸盖和曲轴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低速扭矩特性好,燃料消耗少,尺寸紧凑,应用比较广泛,缺点则是功率较低。一般1升以下的汽油机多采用直列3缸,1至2.5升的汽油机多采用直列4缸,有的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直列6缸,因为其宽度小,可以在旁边布置增压器等设施,例如北京吉普的JEEP4000就采用直列6缸发动机。

另据专业人士介绍,直列6缸发动机的动平衡较好,振动相对较小,所以也为一些中、高级轿车所采用。6到12缸的发动机一般采用V形排列,其中V10发动机主要装在赛车上。V形发动机长度和高度尺寸小,布置起来非常方便。一般认为V形发动机是比较高级的发动机,因而成为轿车级别的标志之一。

V8发动机结构非常复杂,制造成本很高,所以使用的较少,V12发动机过大过重,只有极个别的高级轿车采用,比如上面提到的宝马760Li。而大众公司近来还新开发出了W型发动机,有W8和W12两种,即汽缸分四列错开角度布置,形体紧凑,大众的顶级轿车辉腾就有一款采用了排量6.0升的W12发动机。

结构

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种载荷。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

一. 气缸体

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上曲轴箱常铸成一体,称为气缸体——曲轴箱,也可称为气缸体。气缸体一般用灰铸铁铸成,气缸体上部的圆柱形空腔称为气缸,下半部为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其内腔为曲轴运动的空间。在气缸体内部铸有许多加强筋,冷却水套和润滑油道等。

气缸体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根据气缸体与油底壳安装平面的位置不同,通常把气缸体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1) 一般式气缸体其特点是油底壳安装平面和曲轴旋转中心在同一高度。这种气缸体的优点是机体高度小,重量轻,结构紧凑,便于加工,曲轴拆装方便;但其缺点是刚度和强度较差

(2) 龙门式气缸体其特点是油底壳安装平面低于曲轴的旋转中心。它的优点是强度和刚度都好,能承受较大的机械负荷;但其缺点是工艺性较差,结构笨重,加工较困难。

(3) 隧道式气缸体这种形式的气缸体曲轴的主轴承孔为整体式,采用滚动轴承,主轴承孔较大,曲轴从气缸体后部装入。其优点是结构紧凑、刚度和强度好,但其缺点是加工精度要求高,工艺性较差,曲轴拆装不方便。

为了能够使气缸内表面在高温下正常工作,必须对气缸和气缸盖进行适当地冷却。冷却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水冷,另一种是风冷。水冷发动机的气缸周围和气缸盖中都加工有冷却水套,并且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相通,冷却水在水套内不断循环,带走部分热量,对气缸和气缸盖起冷却作用。

现代汽车上基本都采用水冷多缸发动机,对于多缸发动机,气缸的排列形式决定了发动机外型尺寸和结构特点,对发动机机体的刚度和强度也有影响,并关系到汽车的总体布置。按照气缸的排列方式不同,气缸体还可以分成单列式,V型和对置式三种。

(1) 直列式

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单列式气缸体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但发动机长度和高度较大。一般六缸以下发动机多采用单列式。例如捷达轿车、富康轿车、红旗轿车所使用的发动机均采用这种直列式气缸体。有的汽车为了降低发动机的高度,把发动机倾斜一个角度。

(2) V型

气缸排成两列,左右两列气缸中心线的夹角γ<180°,称为V型发动机,V型发动机与直列发动机相比,缩短了机体长度和高度,增加了气缸体的刚度,减轻了发动机的重量,但加大了发动机的宽度,且形状较复杂,加工困难,一般用于8缸以上的发动机,6缸发动机也有采用这种形式的气缸体。

(3) 对置式

气缸排成两列,左右两列气缸在同一水平面上,即左右两列气缸中心线的夹角 γ=180°,称为对置式。它的特点是高度小,总体布置方便,有利于风冷。这种气缸应用较少。

气缸直接镗在气缸体上叫做整体式气缸,整体式气缸强度和刚度都好,能承受较大的载荷,这种气缸对材料要求高,成本高。如果将气缸制造成单独的圆筒形零件(即气缸套),然后再装到气缸体内。这样,气缸套采用耐磨的优质材料制成,气缸体可用价格较低的一般材料制造,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气缸套可以从气缸体中取出,因而便于修理和更换,并可大大延长气缸体的使用寿命。气缸套有干式气缸套和湿式气缸套两种。

干式气缸套的特点是气缸套装入气缸体后,其外壁不直接与冷却水接触,而和气缸体的壁面直接接触,壁厚较薄,一般为1~3mm。它具有整体式气缸体的优点,强度和刚度都较好,但加工比较复杂,内、外表面都需要进行精加工,拆装不方便,散热不良。

湿式气缸套的特点是气缸套装入气缸体后,其外壁直接与冷却水接触,气缸套仅在上、下各有一圆环地带和气缸体接触,壁厚一般为5~9mm。它散热良好,冷却均匀,加工容易,通常只需要精加工内表面,而与水接触的外表面不需要加工,拆装方便,但缺点是强度、刚度都不如干式气缸套好,而且容易产生漏水现象。应该采取一些防漏措施。

二.曲轴箱

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称为曲轴箱,曲轴箱分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故又称为油底壳图(图2-6)。油底壳受力很小,一般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其形状取决于发动机的总体布置和机油的容量。油底壳内装有稳油挡板,以防止汽车颠动时油面波动过大。油底壳底部还装有放油螺塞,通常放油螺塞上装有永久磁铁,以吸附润滑油中的金属屑,减少发动机的磨损。在上下曲轴箱接合面之间装有衬垫,防止润滑油泄漏。

三. 气缸盖

气缸盖安装在气缸体的上面,从上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它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因此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水冷发动机的气缸盖内部制有冷却水套,缸盖下端面的冷却水孔与缸体的冷却水孔相通。利用循环水来冷却燃烧室等高温部分。

缸盖上还装有进、排气门座,气门导管孔,用于安装进、排气门,还有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等。汽油机的气缸盖上加工有安装火花塞的孔,而柴油机的气缸盖上加工有安装喷油器的孔。顶置凸轮轴式发动机的气缸盖上还加工有凸轮轴轴承孔,用以安装凸轮轴。

气缸盖一般采用灰铸铁或合金铸铁铸成,铝合金的导热性好,有利于提高压缩比,所以近年来铝合金气缸盖被采用得越来越多。

气缸盖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燃烧室的形状对发动机的工作影响很大,由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燃烧方式不同,其气缸盖上组成燃烧室的部分差别较大。汽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气缸盖上,而柴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活塞顶部的凹坑。这里只介绍汽油机的燃烧室,而柴油机的燃烧室放在柴油供给系里介绍。

汽油机燃烧室常见的三种形式。

(1) 半球形燃烧室

半球形燃烧室结构紧凑,火花塞布置在燃烧室中央,火焰行程短,故燃烧速率高,散热少,热效率高。这种燃烧室结构上也允许气门双行排列,进气口直径较大,故充气效率较高,虽然使配气机构变得较复杂,但有利于排气净化,在轿车发动机上被广泛地应用。

(2) 楔形燃烧室

楔形燃烧室结构简单、紧凑,散热面积小,热损失也小,能保证混合气在压缩行程中形成良好的涡流运动,有利于提高混合气的混合质量,进气阻力小,提高了充气效率。气门排成一列,使配气机构简单,但火花塞置于楔形燃烧室高处,火焰传播距离长些,切诺基轿车发动机采用这种形式的燃烧室。

(3) 盆形燃烧室

盆形燃烧室,气缸盖工艺性好,制造成本低,但因气门直径易受限制,进、排气效果要比半球形燃烧室差。捷达轿车发动机、奥迪轿车发动机采用盆形燃烧室。

四. 气缸垫

气缸垫装在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其功用是保证气缸盖与气缸体接触面的密封,防止漏气,漏水和漏油。

气缸垫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弹性,能补偿结合面的不平度,以确保密封,同时要有好的耐热性和耐压性,在高温高压下不烧损、不变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铜皮——棉结构的气缸垫,由于铜皮——棉气缸垫翻边处有三层铜皮,压紧时较之石棉不易变形。有的发动机还采用在石棉中心用编织的纲丝网或有孔钢板为骨架,两面用石棉及橡胶粘结剂压成的气缸垫。

安装气缸垫时,首先要检查气缸垫的质量和完好程度,所有气缸垫上的孔要和气缸体上的孔对齐。其次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要求上好气缸盖螺栓。拧紧气缸盖螺栓时,必须由中央对称地向四周扩展的顺序分2~3次进行,最后一次拧紧到规定的力矩。

二行程发动机

二行程发动机的每个工作循环,是在曲轴旋转一周即360度,活塞上下两个行程内完成的。

二行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二行程汽油机相似,不同的是:进入柴油机气缸的是纯空气。由于二行程柴油机的经济性差且排污严重,近几年在汽车上已趋淘汰。在此仅介绍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图见 是一种用曲轴箱换气的二行程化油器式汽油机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发动机气缸体上有三个孔,即进气孔、排气孔和换气孔,这三个孔分别在一定时刻由活塞关闭。进气孔与化油器相通,可燃混合气经过进气孔流人曲轴箱,继而从换气孔进入气缸;而废气则从排气孔排出。其工作循环包含两个行程:

1.第一行程 活塞自下止点向上移动,三个气孔被关闭后,在活塞上方,已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被压缩;而活塞下方的曲轴箱内因容积增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进气孔露出时,可燃混合气自化油器经进气孔流人曲轴箱内。

2.第二行程 活塞压缩到上止点附近时,火花塞跳火点燃可燃混合气,高温高压的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下移作功。活塞下移作功时进气孔关闭,密闭在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被压缩;当活塞接近下止点时卜排气孔开启,废气冲出;随后换气孔开启,受预压的可燃混合气冲人气缸,驱除废气,进行换气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下一行程活塞上移,三个气孔完全关闭为止。

总之,活塞上行时进行换气、压缩\曲轴箱进气;活塞下行时进行作功飞压缩曲轴箱混合气、换气。

从以上四行程和二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可以,看出,二行程发动机具有以下特点:

(1)曲轴每转一周(360度)就有一个作功冲程,因此,在理论上相同排量的二行程发动机的功率,.应等于四行程发动机的两倍。

(2)和四行程发动机相比,由于作功频率较快,因而运转比较均匀平稳。

(3)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方便。

但是,由于二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稞中新鲜气体损失较多,废气排赊也不彻底,且气孔占据了一部分活塞行程,作功时能量损失较大,经济性较差。因此,实际上二行程发动机的功率并不等于四行程发动机的两倍,而是1.5-1.6倍左右。由于这个缺点,二行程汽油机在一般汽车上很少采用,仅在摩托车、少数微型汽车及其他工程,机械上应用

机油相当于汽车发动机中的“血液”,最主要用处是流动于发动机各部件之间,起到润滑作用,防止部件和部件之间磨损严重。机油在汽车保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不只是润滑那么简单,它还有一些“附加功能”。比如说冷却降温、清洗清洁、密封防漏、防锈防蚀、减震缓冲等用途。更换机油是汽车保养中最为常规的保养项目之一,优质机油除了能保护发动机、减少换油次数外,还能节省汽油开销。但是,很多人对机油的使用却知之甚少,甚至存在一定的误区。

1:不是所有车都适用全合成机油

全合成机油的确性能非常好,流动性上佳,无论是冬日冷启动还是夏天的耐高温性均非常出色,并且换油周期长,可以对发动机起到最大程度的保护作用。但是全合成机油并不适合几万元的微型车、小型车、经济型车,因为这几种车的发动机加工精度相对比较低,气缸和活塞环之间的间隙密封性并不是最精细的,要用比较黏稠的机油来起到气缸和活塞环之间的密封作用。如果使用了比较稀的全合成机油,这种发动机的密封就会存在某些问题,开起来总觉得没有力量,并且停车之后,全合成机油会大部分流回到油底壳,发动机的润滑和密封受到了破坏,因此冷车启动后,发动机会受到较大磨损,如果是较为黏稠的中档次机油在这种发动机内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所以,全合成机油是好油,但是并不适合低成本的经济性车发动机。

2:什么时候机油变黑了就该换油了

这种理解并不全面。对于没有加清静分散剂的机油来说,颜色变黑的确是油品已严重变质的表现,但现代的汽车使用的机油通常都加有清静分散剂。这种清静分散剂将黏附在活塞上的胶膜和黑色积炭洗涤下来,并分散在油中,减少发动机高温沉淀物的生成,因此机油使用一段时间后颜色容易变黑,但这时的油品并未完全变质。

3:机油能多加就多加

机油量应当控制在机油尺的上下刻度线之间。因为机油过多会从气缸与活塞的间隙中窜入燃烧室燃烧形成积炭。这些积炭会提高发动机压缩比,增加产生爆燃的倾向;积炭在气缸内呈红热状态还容易引起早燃,如落入气缸会加剧气缸和活塞的磨损,还会加速污染机油。另外,机油过多,增加了曲轴连杆的搅拌阻力,使燃油消耗增大。

4:随意使用添加剂

真正优质的机油是具备多种发动机保护功能的成品,配方中已含有多种添加剂,其中包括抗磨剂,而且机油最讲究配方的均衡,以保证各种性能的充分发挥。自行添加其他添加剂不仅无法给车辆带来额外保护,反而易与机油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反应,造成机油综合性能的下降。

5:机油经常添,不用换

经常检查机油是正确的,但只补充不更换只能弥补机油数量上的不足,却无法完全补偿机油性能的损失。机油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消耗,使其数量减少,同时由于污染、氧化等原因,质量会逐渐下降。失去对发动机的润滑、冷却等作用。

6:不按保养手册更换机油

有些车主可能平时用车较少,半年才跑了一两千公里。觉得没有到五千公里不用更换机油,其实这是错误的。机油更换周期一般是五千公里或者三个月(有些是一万公里或者半年)。以先到者为准,也就是说即使公里数很短但时间到了也应该更换机油。(一些用车环境比较好的地方可以适当延长保养周期)

机油在汽车保养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不只是润滑那么简单,所以能够在使用中避免这些误区,对于家用车主来说是很好的保养常识,也只有注意了这些地方,才能延长爱车的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