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汽车维修 汽车维修

_乌兹别克斯坦 卡什

tamoadmin 2024-09-06 人已围观

简介1.敦姓的姓氏渊源2.矿产工业3.乌兹别克总人口中亚钾盐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的东部边境地区,呈现北东向展布,长约110km、宽10~40km,面积约4000km2。钾盐盆地内可圈出4个构造上分隔开的含钾区,即高尔达克—丘别加坦含钾区、库吉坦格含钾区、卡尔柳克含钾区和奥库兹布拉克含钾区(图2-37),估计钾盐地质储量达7000亿吨。中亚钾盐盆地的基底由前寒武系—古生界组成,为一巨大隆

1.敦姓的姓氏渊源

2.矿产工业

3.乌兹别克总人口

_乌兹别克斯坦 卡什

中亚钾盐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两国的东部边境地区,呈现北东向展布,长约110km、宽10~40km,面积约4000km2。钾盐盆地内可圈出4个构造上分隔开的含钾区,即高尔达克—丘别加坦含钾区、库吉坦格含钾区、卡尔柳克含钾区和奥库兹布拉克含钾区(图2-37),估计钾盐地质储量达7000亿吨。

中亚钾盐盆地的基底由前寒武系—古生界组成,为一巨大隆起,被断裂切割成呈阶梯式向西南倾伏的地垒;盖层由中新生界组成,白垩纪末期褶皱隆起,形成了北东向的吉沙尔大背斜山系。该背斜山系由一系列向南西倾设的短轴背斜和向斜组成,并被纵横交错的断裂和盐构造复杂化,有的短轴背斜已出露含盐地层下部的灰岩层。

含盐岩系为上侏罗统—下白垩统碳酸盐岩及砂泥质岩,包括吉沙尔组、高尔达克组和卡拉比耳组、阿尔姆拉特组、克兹尔塔什组。其中,上侏罗统高尔达克组为主要含盐岩系,自下而上分为碳酸盐-硫酸盐段、含盐段、泥质-碳酸盐-硫酸盐段;下白垩统阿尔姆拉特组泥岩夹硬石膏、白云岩,局部有钾盐岩。

高尔达克—丘别加坦含钾区位于钾盐盆地西北部,沿别加坦和高尔达克山西坡呈北东向展布,长约80km、宽4~8km,面积约630km2。高尔达克组含盐岩系向南东和北西方向倾没于上白垩统及下第三系地层之下,埋深小于2500m。该区有两个超大型钾盐矿床(高尔达克、丘别加坦)和4个钾盐矿段(阿克巴锡、北高尔达克、克孜耳—马扎尔、南梁利姆坎)。南其中,梁利姆坎地段西南部有4个普查钻孔穿过厚3.9~6.9m的钾盐层,KCl含量为18.8%~48.6%,主要是钾石盐,该钾盐层可能是含钾区分布最稳定的下部钾盐层;北高尔达克地段钾盐层平均厚约3.3m,KCl含量为32%。

丘别加坦钾盐矿床横跨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区和土库曼斯坦恰尔召乌区,地处北东向的丘别加坦巨型短轴背斜平缓的西北翼。在该背斜西翼北部发育一直径约3~3.5km的丘状隆起,称库尔甘塔什盐丘,其核心是高尔达克含盐系;西翼南部分布有吉沙尔组灰岩构造地块;背斜边部由下白垩统组成。高尔达克含盐系穿透下白垩统地层直接出露地表或隐伏于第四系之下,其下部为碳酸盐-硫酸盐岩段,主要由暗灰色大理岩状硬石膏岩组成,夹烟黑色有机质和碳酸盐细脉及薄层,厚350~380m;上部为含盐段,由下至上分为硬石膏-石盐亚段、石盐-钾盐亚段(含3层钾盐)和石盐亚段,厚120~160m。块状岩盐厚30~40m,NaCl含量达90%;下含钾盐层(包含3个钾盐亚层,下Ⅰ、下Ⅱ、下Ⅲ)厚3.8~40.9m,KCl含量1%~50.58%;中含钾盐层厚0.5~1.5m,KCl含量<15%;上含钾盐层厚1~5m。含盐系之上覆盖着下白垩统阿尔姆拉得斯红色碎屑岩系。工业矿层为下含钾层的第二钾盐层(下Ⅱ),层厚0.8~10.6m,平均厚5.1m,KCl平均含量36.88%,探明储量6.86亿t。

库吉坦格含钾区位于含钾盆地中部,沿库吉坦格山脉西坡呈北东向延伸,南以北西向的乌宗库杜克断裂与卡尔柳克含钾区隔开,长约40km、宽2~12km,面积约280km2。该区已查明一个钾盐矿床和一个钾盐矿点。库吉坦格钾盐矿床的含钾岩系仍属高尔达克组,主要为岩盐、硬石膏岩和泥质-碳酸盐岩互层,夹钾盐层。钾盐层数最多达6层,但分布稳定的仅有3层,主要为钾石盐,局部相变为光卤石。下钾盐层厚0.7~2.2m,KCl含量17.5%~44.5%;中钾盐层由两个钾盐分层组成,厚0.5~3.3m,KCl含量16%~59%;上钾盐层由1~2个钾盐分层组成,最大厚度为3.2m,KCl含量13%~20%。此三钾盐层与丘别加坦钾盐矿床的3个含钾层的层位相当。哈姆坎钾盐矿点位于库吉坦格隆起西翼北端,有两个钾盐层:一层厚3.5m,由钾石盐组成,KCl含量为26%;另一层厚1.5m,由含光卤石石盐组成。

图2-37 中亚钾盐盆地略图

(引自钱自强等,1994)

1—含钾地区:A—高尔达克-丘别加坦,B—库吉坦格,C—卡尔柳克,D—奥库兹布拉克;2—在背斜隆起顶部的含盐层下伏地层露头:Ⅰ—丘别加坦,Ⅱ—高尔达克,Ⅲ—库吉坦格;3—古埋藏谷中盐类沉积冲刷带;4—钾盐埋深大于1200m的地区;5—钾盐矿床(含盐岩系为上侏罗统高尔达克组):a—阿克巴什,b—丘别加坦,c—南梁利姆坎,d—北高尔达克,e—克孜耳—马扎尔,f—高尔达克,g—哈姆坎,h—库吉坦担格,i—乌宗库杜克,j—卡尔柳克,k—奥库兹布拉克,l—卡拉比耳;6—钾盐矿床(含盐岩系为下白垩统阿尔姆拉特组):m—霍扎伊坎,n—奥库兹布拉克;7—断裂带:①乌宗库杜克,②孔丹利亚,③库吉坦格—拜宋套

卡尔柳克含钾区位于含钾盆地南部,面积约600km2。该区已查明卡尔柳克、卡拉比耳两个超大型钾盐矿床及两个钾盐矿点。卡拉比耳钾盐矿床产于卡拉比耳短轴背斜中,含钾层位属高尔达克组中部含盐段的上含钾亚段,厚112~309m,可分为4个含钾层:下含钾层直接覆于石盐亚段之上,主要为石盐夹薄层状钾石盐3层,厚2.2~14.9m,KCl含量0.19%~34.32%;中含钾层包含9个钾盐层,由钾石盐、钾石盐质光卤石、含钾石盐等组成,为主要含钾层,厚31~137m,KCl含量0.19%~34.32%;中含钾层之上为过渡含钾层,分布不稳定;上覆含钾层,主要为石盐,夹泥质碎屑岩层和2~3层钾盐,厚35~75m,钾盐层KCl含量8.16%~38.19%。探明储量3.5亿吨。

奥库兹布拉克含钾区位于含钾盆地东南部,面积约70km2。该区发育有上侏罗和下白垩世两个含盐层位。仅上侏罗高尔达克含盐系中有11个纯钾石盐层,视厚1.5~14m,KCl含量16%~52%。含钾层剖面结构与其北面的卡尔柳克矿床相似。

成盐盆地经常接受海水补给,含钾盆地是在远离海水补给的方向形成。盆地中部是石盐和钾盐,向外相变为硬石膏和碳酸盐岩。

敦姓的姓氏渊源

先在撒马尔罕走上乌兹别克斯坦A378高速公路,再从A378高速公路走上乌兹别克斯坦M39国道,再从M39国到达沙赫里萨布兹,沙赫里萨布兹在撒马尔罕的东南方向,撒马尔罕和沙赫里萨布兹的两地距离很近,撒马尔罕是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地区的首府,沙赫里萨布兹是乌兹别克斯坦卡什卡达里奥地区的一个城市,由于撒马尔罕和沙赫里萨布兹两地相距很近,其实两地只有67.2公里,路上距离则是82.9公里,而且撒马尔罕所属的撒马尔罕地区和卡什卡达里奥地区是相邻的,所以这两个地方非常相近。

矿产工业

源于氏,出自上古第一帝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据史籍《三五历记》记载:“天地浑沌如鸡子,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极长。故天去地九万里。”。在史籍《五运历年记》中亦记载:“首生,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理,肌肉为田土,发髡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玉,精髓为珠石,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氏,又称混沌氏、浑敦氏,为上古第一帝。在典籍《庄子》中记载:“南海之帝为脩,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脩、忽乃相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脩与忽欲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中所描述“浑沌”,即浑敦,又曰混沌,字虽有异,但字音相同,这是古汉语中常见的凡字音相同,字即可以互通用的现象。浑敦氏在历史上又称“帝江”和“帝鸿氏”。在史籍《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天山,多金玉,有青雄黄,英水出焉,而西南流注于汤谷。有神鸟,其状如黄囊,赤如丹火,六足四翼,浑敦无面目,是识歌舞,实为帝江也”。毕沅释曰:“江读如鸿”。在史籍《春秋传》中也记载:帝鸿氏有不才子,掩义隐贼,好行凶匿,天下谓之浑敦是此”。显然,《庄子》中的寓言主要来源于上述历史文化背景,而并非其虚构,因此浑敦氏所建的中央之国亦应存在。氏所建的中央之国,简称为“中国”,立于天山汤谷,有学者考证其在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藏语译之为“高原上的山”。随着氏族在历史上的迁徙脚步,“天山”一名亦随之移植于各地,古代时期的唐古拉山、昆仑山、祁连山、仲山、中山、钟山、汤山、唐山、景山、常山、恒山、齐山、我山、殷山、阴山、白山、长白山、嵩山、商山、太山、泰山、华山等山,在许多史籍中皆被称作“天山”,因此,这些山皆有“中央”之意,而以这些山名为国名的王国或王朝,皆为中央王国或中央王朝。

在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浑敦氏、或混沌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后有省文简化为浑氏、混氏、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大敦氏,出自上古帝王大敦氏,属于以先祖称号为氏。据史籍《三五历记》记载:氏时代距今已有一万八千年。但中华民族的文字历史亦不过六千余年而已,如何证明氏并非虚构的历史人物,只有从祭拜梁父的天子帝王人数入手。在史籍《历代小史》中,收录了自天皇氏统摄天下以来的历代帝王名录,到周武王共有六十三位帝王,依顺序而有天下,其中第十八位为大敦氏。大敦氏,始见于著名的“王表”。据四川省盐亭县天垣地区远古传说,那里不但是古西陵氏的发祥地,出了黄帝元妃嫘祖,而且还是王的故乡。

公元前2090年,大禹受帝尧之命领导治水,来到北川他出生地附近的西陵氏发祥地之一的梓潼县,指挥民工间伐西陵氏第一代国君文昌封地内梓潼山上的高大樟梓林,准备造舟,借便运送他曾在家乡发现的治水需要的天然类水泥“息壤”。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紧急任务,但伐木队伍遭到文昌后人中顽童主的百般阻拦,在万般无奈之下,大禹只得下令诛杀了梓潼顽主。

治水成功之后的公元前2070年,大禹接替舜帝登上帝王之位,但他十分思念家乡西陵氏人民曾经作出过的巨大牺牲和贡献,因此在公元前2045年,大禹亲自来到王的诞生之地天垣盘垭村,在盘母石旁立下一方经他多年考证的王表龟碑,记下了从到他自己四千多年间中华帝王的更代情况,即后人称的“王表”。

在大敦氏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称号为姓氏者,称大敦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后省文简化为大氏、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本书按:

从天垣流传的“王表”帝王世系:

1.五方区系时期(约公元前8000~前6390年):

东、南、西、北、中,五方都有分布的原始社会。

2.法天法地时期(约公元前6390~前6210年):

→天皇→地皇→人皇→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

3.叩向自身时期(约公元前6210~前5770年):

巨灵氏→句疆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陈氏→黄神氏→巨神氏→犁灵氏→大隗氏→鬼隗氏→掩兹氏→泰逢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

4.重铸烟火时期(约公元前5770~前4070年):

辰放氏(共四代)→蜀山氏(共六代)→虺傀氏(共六代)→儿遽氏→希韦氏(共四代)→有巢氏(共两代)→燧人氏(共四代)→庸成氏(共八代)。

5.立足山海时期(约公元前5070~前4170年):

浑沌氏(共有七代)→葛天氏(共有四代)→女娲氏→伏羲氏→赫胥氏→东户氏(共有十七代)→皇覃氏(共有七代)→启统氏(共有三代)→吉夷氏(共有四代)。

6.城邦之美时期(约公元前4170~前3150年):

仓帝史皇氏→柏皇氏(共有二十代)→中皇氏(共有四代)→大庭炎帝氏(共有五代)→粟陆氏(共有五代)→昆仑氏(共有十一代)→西陵氏(共有五代:文昌、夸父、歧伯、金二伯、嫘祖)。

7.跃起中原时期(约公元前3150~2230年):

轩辕氏(共有三代)→祝融氏(共有两代)→昊英氏(共有九代)→古皇有巢氏(共有七代)→朱襄氏(共有三代)→阴康氏(共有三代)→无怀氏(共有六代)→神农氏(共有八代)。

8.大同王土时期(约公元前2230~前2070年):

黄帝有熊氏(共有三代)→颛顼→帝喾→尧→舜。

9.夏王朝时期(约公元前2070~前1600年):

禹→启→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芒→泄→不降→扃→廑→孔甲→皋→发→癸。 源于姬姓,出自黄帝之子姞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传说,黄帝有四妃,生二十五子,黄帝赐与儿子们十二个姓,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苟、僖、姞、嬛、依。

在这十二个姓氏中的姞姓之子,后有裔孙被封于敦丘(今河南温县),其后代中即有人以先祖封地名称为姓氏,称敦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于鲜卑族,出自古鲜卑族拓拔部丘敦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献文帝拓跋·弘执政时期(公元466~470年在位),他将国人分成七份,赐与自己的兄弟,其中以次弟拓跋·豆真析为丘敦氏,领所属国人。

丘敦氏,在史籍《庾子山集》中称为丘乃敦氏,到了北魏孝文帝拓拔·宏执政时期,大力推行汉化改革政策,丘敦氏多改为丘氏,亦有称敦氏者。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拓拔部长孙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在史籍《宋书·索虏传》中,记载有一位著名的北平公,名叫“拔敦”,即史籍《魏书》中记载的北平王长孙敦。长孙氏,主要是北魏献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后,世为贵族,拓跋·嵩的长孙拓跋·敦就是其中的一个世袭王,史书称其为长孙敦。拓跋·敦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太平真君九年(公元448年)农历12月因“坐事降爵为公”,因坐何事,史籍中位详述。不过,到了北魏文成帝拓跋·浚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农历12月,北魏文成帝又“复北平公长孙敦王爵”。拓跋·敦一直到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皇兴五年(北魏献文帝拓跋·宏延兴元年,公元471年)农历4月逝世,据说是鲜卑拓拔氏皇族中的长寿者。

在拓跋·敦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排行为姓氏者,形成了鲜卑族的长孙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孙氏者;还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敦氏,后皆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中亚安国,出自唐朝时期昭武九姓之安国国王别顿之王后可敦,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安国,在今布哈拉地区,即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南部泽拉夫尚河和卡什卡河流域,即穆斯林文献中所称的粟特境内,当时其地区还有东安国、西安国、毕国、史国、石国等。唐高宗李治显庆时期,安国之地为附属,唐高宗设置安息州,任命安国国王为刺史。安国国王别顿逝世后,其王后可敦在公元七世纪下半叶多次率领国内军民抗击大食国的入侵。

在唐中宗李显景龙三~四年(公元709~710年),可敦之子、安国国王笃萨波提曾一度被篡位,后由大食国哈里发(国王)埃米尔屈底波·伊本·穆斯利姆重立笃萨波提为国王。但在唐玄宗李隆基七年(公元719年),笃萨波提试图反抗大食国的控制,曾向唐朝上表乞师以抗大食,结果被大食国人所杀,其子屈底波即位。屈底波即位后,亦图反抗大食国,曾遣使来唐朝,结果在唐天宝九年(公元751年)又被大食人所杀,其子阿悉兰在位七年,也被大食国哈里发下令杀死,然后其兄弟在位七年,于唐德宗李适建中三年(公元782年)还是被大食国哈里发杀死,安国遂灭亡。

安国王后可敦家族在国王笃萨波被大食国人所杀后,迁逃至中原地区,被唐玄宗安置在唐都长安地区(今陕西西安),后取汉姓为敦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蒙古族,出自蒙古族察哈尔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记载:

①蒙古族察哈尔部落有哈斯额尔敦氏,汉义为“宝玉”,其族人中有以氏族名称取谐音汉字单姓者,称敦氏。

②蒙古族鄂尔敦氏,世居敖汉地区(今内蒙古敖汉旗)。后满族中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Erdun Hala,汉义为“风”。后有冠汉字姓为敦氏、凤氏、杜氏者。

③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世居扎鲁特、归化城、土默特。所冠汉姓有敦氏、张氏、尹氏、章氏等。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①满族鄂通氏,亦称鄂屯氏,源出金国时期的奥敦氏部落,或称奥屯氏,满语为Etung Hala,汉义“强盛”,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鄂通(今黑龙江鹤岗东梧桐河流域),隶属满洲正白旗。后多冠汉姓为敦氏、曹氏、鄂氏、杜氏等。其敦氏出自著名的金国礼部尚书奥敦良弼的后裔子孙。

②满族索齐哷氏,亦称索齐礼氏、索齐勒氏,满语为Soceri Hala,世居吉林乌拉(今吉林吉林),后多冠汉姓为敦氏、索氏、齐氏等。

③满族图尔敦氏,满语为Turdun Hala,世居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后多冠汉姓为敦氏、图氏、杜氏等。

④满族温屯氏,源出唐朝末期女真族“通用三十姓”之一的温敦氏部落,金国时期亦为温敦氏,满语为Wentun Hala,为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乌拉(今吉林长春)。后多冠汉姓为敦氏、温氏、空氏、孔氏等。

⑤满族德敦氏,满语为Dedun Hala,汉义“站”,世居黑龙江流域。后多冠汉姓为敦氏、杜氏、邓氏等。

⑥满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以地为氏,满语为Janggiya Hala,是蒙古族、锡伯族共有的姓氏。满族、锡伯族世居章佳(今辽宁本溪)、长白山俄穆和都鲁(今吉林敦化)、费雅郎阿(今辽宁新宾旧老城,亦称费阿拉)、马尔墩(今吉林新宾上夹河镇)、宜汉阿拉(今辽宁新宾)、辉发(今辽宁朝阳)等地。所冠汉姓有敦氏、张氏、尹氏、章氏、车氏、英氏、宁氏等。其敦氏出自章佳·阿克敦,满洲正蓝旗人,清康熙四十年进士,累官至翰林院掌院学士,协办大学士,兼署步军统领、左都御史,充国史馆总裁,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敦氏。 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鄂温克族图克敦氏,亦称涂格敦氏,世居扎罗木得(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辉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辉河)、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阿尔本(今吉林松源)等地。后满族亦有引为姓氏者,满语为Tukdun Hala,汉义为“在秃山脚下住的人”,后多冠汉姓为敦氏、图氏、杜氏、克氏等。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达斡尔族图克敦氏,亦称涂格敦氏,世居扎罗木得(今内蒙古呼伦贝尔海拉尔)、辉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辉河)、墨尔根城(今黑龙江嫩江)、阿尔本(今吉林松源)等地。达斡尔语为“住在山脚下的人”,后多冠汉姓为敦氏、杜氏、柯氏等。

乌兹别克总人口

(一)总况:结构与产量

表6-2 列出乌兹别克斯坦2006年矿山名称和位置,矿山企业名称和生产能力。

表6-2 乌兹别克斯坦2006年矿产工业结构(1)

续表

续表

注:(1)本表资料截至2007年1月底,数据单位未标明的,均为吨;(2)有的地名或企业名称沿用了前苏联旧名;(3)估计值,作了四舍五入处理;(4)指生产同一种矿产品的所有企业产能总和。

资料来源:U.S.Geolgical Survey,2009b。

进入21世纪以来乌兹别克斯坦主要矿产品的产量,如表6-3所示。

表6-3 乌兹别克斯坦矿产品产量(1)

续表

注:(1)表中资料截至2007年11月底,数据单位未标明的,均为吨;(2)估计值,作了四舍五入处理;(3)修正值;(4)报道数字。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

根据乌兹别克斯坦官方统计资料,2004年该国共有矿山企业105家,其中煤炭企业5家,冶金企业87家(黑色金属开企业35家,有色金属开企业52家),石油开企业4家,石油加工企业9家(表6-4)。矿业部门2004年拥有劳动力8.72万人,占工业部门劳动力总数的14%。在矿业部门中,有色冶金企业占70%(表6-5)。

表6-4 乌兹别克斯坦矿山企业数按部门的分布(家)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

表6-5 乌兹别克斯坦矿山企业劳动力分布(人)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

表6-6列出乌兹别克斯坦矿业部门企业所有制的有关情况。从表6-6中可以看出,经过独立后十几年的私有化进程,到2004年,乌兹别克斯坦矿山企业中私有企业在企业数、产值和工人总数中所占的比例普遍超过90%,只有有色金属部门在产值和工数方面国营和私营企业旗鼓相当,相信随着私有化趋势的发展,将会出现私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表6-6 乌兹别克斯坦矿业部门企业所有制(%)

资料来源:U.S.Geological Survey,2009b。

乌兹别克斯坦矿业生产的集中度相当高,矿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几个大型矿业公司中。纳沃伊矿冶金联合企业是乌兹别克斯坦最大的矿山企业之一,约有职工6万人,年产值10亿美元,主要从事黄金和铀的生产,也开磷矿和石材,还从事矿业以外一些生产经营活动。阿尔马雷克矿冶金联合企业是有色金属领域最重要的生产企业。煤炭方面最重要的是中亚煤矿联合公司,油气开加工则主要由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经营。

(二)主要矿业部门概述

1.能源工业

总的来说,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堪称重要的能源生产国,其中尤以铀和天然气见长,在独联体国家乃至世界上都有一定地位。

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开主要集中在卡什卡达里亚州,约70%的石油和凝析油产量产自该州的科克杜马拉克油气凝析油田。该油气田可储量为:石油5430万吨,凝析油6740万吨,天然气1280亿立方米。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年产量2008年为480万吨,在独联体国家中远低于俄罗斯,也不如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和土库曼斯坦,居第五位(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20世纪中后期,石油产量一度达到800多万吨,之后每况愈下,至今尚未好转(表6-7),其主要原因是.在产量增长的情况下新增储量滞后,在油田没有用先进工艺。

表6-7 1985~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石油和凝析油开量、消费量和进口量

资料来源: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 др.,2007。

2008年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产量为622亿立方米,在世界上排十四名,在独联体中居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土库曼斯坦。天然气产量数字与位列第十名的印尼及其后的英国、土库曼斯坦、马来西亚都很接近,在600亿立方米水平上下(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2009)。天然气开也集中在卡什卡达里亚州,主要在阿姆河盆地的穆巴拉克地区。在气田主要有加兹利、坎德姆、豪扎克、科克杜马拉克、帕穆克和舒尔坦赛气田。乌兹别克斯坦的天然气多半硫含量高,须输送到穆巴拉克天然气加工厂加工。2001年舒尔坦天然气化工联合企业投产,利用舒尔坦赛气田生产的天然气,每年加工天然气450亿立方米,生产12.5万吨聚乙烯颗粒,13万吨液化天然气和天然气凝析油,42亿立方米天然气和4000吨硫。

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生产的形势好于石油,但同样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晚期,天然气开量突破500亿立方米大关,进入新世纪后有所增长,但近几年开量在550多亿立方米水平上停滞不前(表6-8)。

表6-8 1985~2006年乌兹别克斯坦天然气开量、消费量和出口量

资料来源:А.Г.Коржубаев и лр.,2007。

乌兹别克斯坦的铀矿生产基地在克孜勒库姆中部地区,在矿床为砂岩型铀矿,均用地浸法开。铀产量从1996年起保持增长势头,2005年为2300吨,2006年为2270吨,居世界第七位。铀矿开由纳沃伊矿冶金联合企业独家经营,目前的准储量可保证该企业运营15年,加上预测量,则可运营20年。乌兹别克斯坦地质矿产部门面临着铀储量增长落后于开量增长的难题(刘增洁,2008c;项仁杰,2006c)。

2.贵金属工业

乌兹别克斯坦是排名第九的世界重要产金国,在独联体国家中产量仅次于俄罗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在矿床集中在3个地区:近塔什干地质经济区有6个,撒马尔罕地质经济区3个,克孜勒库姆地质经济区4个。其中克孜勒库姆地区的穆龙套露天矿金产量即占全国产量的80%左右。该矿多年来分选堆积了3亿多吨金含量不够品位的含矿物质,近十年来用堆浸法提金。这就是曾经轰动世界矿业界的乌美合资的泽拉夫尚-纽蒙特金矿项目。该项目由美国纽蒙特矿业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地质矿产委员会和纳沃伊矿冶金联合企业于1992年共同签署协议,合资共同开发穆龙套矿山的尾矿和贫矿。项目寿命17年,1995年5月投产后一直运行顺利,十年间生产黄金100多吨。2006年10月风云突变,乌兹别克斯坦纳沃伊州经济法庭宣布该合资企业破产,并且支持税务部门对未支付的4900万美元税金的诉讼。原来当年6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取消了给予该合资企业的长期优惠条件,使之陷入了困境,从而引发了这场矿业纠纷(宋国明,2007)。

除了开岩金矿床,乌兹别克斯坦矿山企业还从含金综合性矿床中回收金,如阿尔马雷克矿冶金联合企业从 “远方”、卡尔马库尔干和萨雷切库斑岩铜矿矿石中顺便回收伴生金。

乌兹别克斯坦的黄金生产近年来不景气,进入21世纪后前几年黄金年产量大体上保持在90吨的水平,2005年降为84.2吨,之后不断下降,2006年为76.6吨,2007年72.9吨,2008年73.2吨(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金产量的这种大幅度降低,恐怕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新增储量滞后于迅速增长的储量消耗; 二是2004年将金的地下税从2.8%提高到5%,自食为渊驱鱼的恶果; 三是前述泽拉夫尚-纽蒙特合资项目的告吹及其负面影响。

乌兹别克斯坦算得上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产银国,在世界上按银的矿山产量可排到第十六名,在独联体国家中则仅次于世界排名第十位的哈萨克斯坦和十一位的俄罗斯,占第三位。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排名是根据世界金属统计局的资料作出的,该局估计乌兹别克斯坦银矿山产量近年来都是150吨,此数明显高于美国地质调查局Minerals Yearbook中年产80吨的数字(表6-3)。这种差别很可能是由于银产量中来自综合性矿床的数字难以收集所致。在乌兹别克斯坦矿产结构表(表6-2)中,银矿在矿床仅列出了穆龙套金矿区的3个单一银矿床(科斯马纳奇、奥克热特佩斯和维索科沃利特矿床),没有列出含银的阿尔马雷克地区的斑岩铜矿、穆龙套等金矿、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也许正好能说明了这一点(R.M.Levine et al.,2008; 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3.有色金属工业

阿尔马雷克地区的斑岩铜矿是乌兹别克斯坦铜矿主要开对象,主要在矿床有 “远方”、卡尔马库尔干和萨雷切库矿床。除生产铜外,还顺便回收金、银等有益伴生组分。乌兹别克斯坦铜矿山产量近几年在西方统计资料中只有1个估计数字,年产10.35万吨,在世界上可排到二十名前后,在独联体国家中占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阿尔马雷克矿冶金联合企业是乌兹别克斯坦有色金属领域的垄断性企业,除上述斑岩铜矿外,还经营乌奇库拉奇铅锌矿山。乌兹别克斯坦2008年生产锌锭4.6万吨(2007年为7.2万吨,2006年4.6万吨,2005年4.2万吨),和铜一样,在独联体国家也排第三名,在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之后(World Bureau of Metal Statistics,2009)。

据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4月1日,乌兹别克斯坦的常住人口为3470万人,比年初增加了13.67万人。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1720万是女性,1750万是男性。

在此期间,乌国的人口平均每月增加4.59万,每天增加1500人。

在总人口中,有1760万人居住在城市,1710万人居住在农村。

在1-3月,有17.98万婴儿出生 ,3.96万人死亡。登记处在3个月内登记了5.99万桩婚姻和9400起离婚。

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是撒马尔罕(400万)、费尔干纳(380万)和卡什卡达里亚州(330万)。人数最少的地区是锡尔河州(90万)和纳沃伊州 (100万)。